0755-82571668

hangyexinwen
EMV迁移--无法回避的选择
发布日期:2010-06-21 14:22:02   

金融IC卡最早于1985年在法国出现,1995年前后IC卡才在金融领域得到较普遍的应用。在2000年之前,IC卡在金融领域都是以电子钱包等小额支付应用为主,除了在少数国家获得局部成功外,在绝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佳。从1999年开始,国际卡组织调整了IC卡的发展重点,开始大力推广借记、贷记卡的IC化,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EMV迁移”。 EMV迁移,就是EUROPAY、MASTER CARD和VISA等银行卡跨国组织为了防止全球日益增长的伪卡欺诈风险,而制定了将借记、贷记卡的磁条卡应用向IC卡转换的计划。它是卡片支付介质的一次革命,将对所有卡支付的相关行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银行使用的银行卡基本上都是磁条卡。磁条卡结构简单,存在许多技术缺陷,如容易破磁化、无安全保护、信息易被读取和伪造等。如今磁条卡这些技术上的缺陷正是构成银行卡犯罪的主要因素,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特定设备盗取磁条上的数据,再复制到其他卡片上进行欺诈。这些伪卡欺诈行为会给银行以及持卡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IC卡采用的是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能力的CPU芯片,其存储能力大大高于磁条卡,可以保存很多持卡人、发卡银行、消费商户的相关信息,其安全性较之于磁条卡有相当大的提高。由于IC卡是电路结构并具有智能特性,当检测到多次密码错误或非法读取卡内信息时,可以自行毁掉芯片以保护卡内数据。在应用上,它与读卡器之间采用加密的数据通信方式交换数据,具有很强的安全认证机制,精密程度远高于磁条卡,大大减少了伪卡犯罪的可能。IC卡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脱机处理交易,既缩短了客户的等候时间,又节省了授权的通信费用,而且无须复杂的人工授权,不但简化了交易过程,交易的安全性、速度和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交易数据可用集中通信方式与银行交换,大幅度降低了对通信质量和通信成本的要求。
    IC卡的缺点则是成本较高,每张智能IC卡的成本约为40元,与目前磁条卡每张0.5元的成本相比,高出了80倍之多。但从运营成本来看,IC卡使用寿命一般在十年以上,而磁条卡的标准寿命只有两年,因而在单位时间的使用成本上,IC卡较之于磁条卡并没有增加很多。加上由于IC卡的可脱机操作性,使得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每笔业务的交易成本与磁条卡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全球各大银行卡跨国公司都已经宣布实施EMV迁移。据了解,已经或计划迁移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区。欧洲已全面启动了迁移计划,其中英国和法国积极推进;亚太区已有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菲律宾等开始了EMV迁移。从全球范围来看,EMV迁移进展不一,大部分地区缺乏迁移动力。在高欺诈率的国家,迁移有利于降低丢失、盗窃以及伪造卡带来的欺诈损失。迁移的进展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的支持、卡联盟的努力。而在低欺诈率的国家,迁移动力则更加缺乏,EMV投资的回收期更长。这些国家通常拥有发达的通讯网络,通过技术性手段有效地控制欺诈率,包括建立中央网络系统、100%的授权要求、密码作为验证手段等。如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借记卡的欺诈率小于0.02%,新西兰的借记卡与信用卡都保持很低的欺诈率。
     因此,无论卡组织如何鼓励、施压甚至诱惑,很大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EMV迁移行动还处于评估与试验阶段,大多滞后于卡组织的推进步骤。
    随着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 2.0),并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福州等地开始试点工作,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开始探讨并启动向IC卡迁移的工作,中国至此才真正拉开了十多亿张银行磁条卡升级换代的序幕。我国的EMV迁移启动得较晚,而且运作的也比较慢,其主要原因如下:
  *  中国的银行卡事业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卡种繁多、发卡量激增。中国将会有14亿余张银行卡面临“换芯”大革命,所有的用卡设备和后台程序也要进行改造和更新,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借记卡大国,风险相对较低。从境内市场来看,目前中国内地发行的10多亿张银行卡中,绝大多数为需要进行连线密码验证的借记卡,部分贷记卡消费也要求输入密码;从境外使用需求来看,信用卡中国际卡数量不足一半,而国际卡持卡人的境外消费笔数也有限,发卡行的迁移动力不足。   
  *  成本过高是一大障碍。除了卡片本身的置换成本外,POS、ATM和处理系统的升级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对于中国而言,近百万台POS和14亿多张卡片的技术更新以及配套人员的培训、系统升级的费用至少需要数百亿元。换卡的成本究竟是转嫁给消费者还是由银行承担?以前人们可以免费领用银行卡,升级后,增加的卡片成本必然使得银行改变收费政策,如何确定银行卡的使用成本也是银行必要考虑的问题。
  *  我国地域广阔、机构繁多、资金不足,加之十几亿国民对智能IC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低。相比之下,一些小的发达国家EMV迁移速度比我国快也是必然的。
    我国实施EMV迁移的动力,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  从“风险转移”政策的考虑。根据国际卡组织的“风险转移”政策规定,如果发生伪卡欺诈,那么造成风险后果将由发卡行、收单行中未实现迁移的一方全部承担。因此为降低我国外卡收单的风险损失,首先从外卡收单受理环境及收单行的系统改造向EMV迁移,是十分紧迫且必要的。
  *  降低伪卡欺诈率的考虑。目前我国伪卡欺诈风险损失金额虽然不高,但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各界关注。而且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周边国家已实现或正在实施EMV迁移计划后,势必造成国际银行卡犯罪集团向我国内地转移的趋势,致使我国伪卡欺诈率上升,形势不容低估。
  *  银行卡多应用的考虑。当前全球范围内正积极提倡智能卡的多样化服务,将公交卡、电信卡、银行卡等各种功能服务融合,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
  *  向国际标准靠拢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在97年参照EMV96标准制定颁布了PBOC1.0行业标准,现在的PBOC2.0在EMV2000标准上重点定义了借记/贷记应用及相关的安全认证机制,以确保银行卡在联机/脱机使用的安全。因此,向国际标准靠拢,规范我国银行IC卡应用与国际接轨,是我国银行卡EMV迁移实施工作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分步骤、局部性实现EMV迁移”的思路为大多国内银行业所认同。我国目前进行EMV迁移的策略是“先标准、后试点;先收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
    “先标准、后试点”是指在PBOC2.0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我国境内发行和使用的银行IC卡,通过不同的应用试点来考察是否有使我国银行、商户和持卡人都能共赢的有效模式。
    “先收单、后发卡”是指根据各国EMV迁移的实施经验,一般先实施受理市场的EMV迁移改造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外国人刷卡消费多的城市改造收单市场,以满足外国人持EMV标准的银行IC卡进行消费的实际需求,并有效防止外卡伪卡欺诈,抵御国际银行卡组织因实施风险转移政策给我国外卡收单机构造成的风险损失。在受理市场EMV迁移改造到一定程度后,各行发行银行IC卡就有了一定的受理环境基础。
    “先外卡、后内卡”是指我国国内各商业银行可先发行符合EMV标准的国际卡,待国内银行IC卡受理环境进一步完善后,再发行人民币银行IC卡。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迫使国内银行界认识到EMV迁移已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选择。据粗略测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给中国内地带来上千亿元的消费收入,届时对符合EMV标准的外卡的受理能力和可能面临的收单风险,是国内银行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同时,已在全球呈蔓延之势的EMV迁移,无形中将更多的风险转移到非EMV化的地区,加之国内银行发行的国际卡和贷记卡数量迅猛增加,我国银行卡的EMV迁移工作已刻不容缓。EMV迁移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表现,是世界范围内支付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安网科技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欢迎光临安网科技

友情链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深圳市安网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 深圳市国家密码管理委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 邮箱登录
Powered by Annet Copyright © 2002-2017 www.an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108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