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万事达维萨组织(EMV)决定,从2005年起在欧洲不再对目前仍使用的磁条卡因多种虚假、伪卡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这就意味着从2005年起欧洲的银行磁条卡将全部转为智能卡。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增加,中国正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银行卡标准规范的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中国银联正在积极研究新标准的银联卡,并积极推动向EMV标准迁移,银行卡必将步入智能时代。
EMV迁移大势所趋
随着银行卡用户的大量增加,智能卡的优势迅速出现。而全球的银行都在将磁条卡升级成芯片,这就是国际上的“EMV迁移”。EMV标准是世界主要信用卡联合体Europay、MasterCard和VISA创立于1993年,于1996年修订定义了银行用CPU卡的协议、数据和指令,提供了除卡内部保护机制之外的附加安全措施。2000年又对标准进行了升级,使其具有更好的多功能性和安全性。
在2005年前,欧洲支付国际组织的67%的卡片(约2亿张)都将转化为符合EMV标准的智能卡,67%的收单系统将完成EMV标准改造;中东地区的银行协会与信用卡组织要求2005年后如银行发行IC卡,必须符合EMV标准;而拉丁美洲则将上述要求提前至2004年;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已要求在2005年起发行的信用卡须符合EMV标准。与此同时,国际组织采取各种激励与惩罚措施促进会员银行向IC卡和EMV方向迁移。如MasterCard国际组织为了能够在全球支付业中推广和采用智能卡技术,要求所有会员银行都需在2006年1月前采用IC卡技术;MasterCard国际组织与VISA国际组织规定,在国际交易中如发卡行未采用符合EMV标准的智能卡,而收单行已进行了终端机具的EMV改造,则对于收单行的手续费降低万分之十,而发卡行增加万分之十的手续费。
国际组织制定的2008年前的信用卡IC化计划也将影响到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行模式与卡片发展规划,特别是众多的银行卡与行业卡的结合及销售折扣点的电子票证应用及电子钱包小额支付功能的开发,也要求逐渐进入智能卡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到2003年末,我国银联基本实现了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的目标,全国各类银行发卡6.1亿多张。全年实现银行卡跨行交易12亿笔,交易金额380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0.4%和112.2%。这说明,我国银行卡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而几年后就要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更会将我国银行卡产业推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央行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由于国际上正在普及EMV的安全认证,市场上正在使用的磁条卡将逐渐被智能卡所取代,导致一些国际上专门针对磁条卡的犯罪出现了向中国内地转移的趋势。EMV迁移除了可以防止信用卡欺诈外,另一个真正的动力还来源于智能卡可以通过采用多应用卡技术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和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根据高盛公司的预测报告,北京取得奥运举办权后,入境旅客的消费将会高达600亿美元,但保证这一数字的前提是持卡消费的畅通无阻。
持卡安全得以提高
在全球信用卡欺诈交易额已占到年总交易额1.5%的现在,国际上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大力普及EMV的安全认证,磁条卡将逐渐被智能卡所取代。
中国银联在2002年末对国内部分银行进行了IC卡迁移计划的倾向性调查,参与调查的各银行普遍认为密码和身份认证制度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防范伪卡欺诈,随着伪卡集团作案水平的提高和手法的多样化,密码制度将保证不了磁卡的安全,发展安全度较高的IC卡产品是必然趋势;同时所有参与调查的银行都认为银行卡IC化是今后银行卡的发展趋势,但却普遍认为当IC卡成本降到银行可以承受的时候才是银行卡真正走向IC卡的开始。
据初步计算,在我国,目前因银行卡犯罪带来的损失每年超过1亿元。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认为,除了持卡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磁条卡技术自身的缺陷,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设备盗取磁条上的资料,再复制到新的卡片上,而这已经构成了银行卡犯罪的主要因素。
目前IC卡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具备了磁条卡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智能IC卡由于采用的是CPU芯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能力,所以安全性能更高。并且,芯片卡的复制难度比磁条卡大,使得信用卡伪盗变得更加困难。在应用上,智能IC卡与读卡器之间还可以采用加密的数据通信方式交换数据,具有很强的安全认证机制,这也会大大减少伪卡犯罪的可能。
智能卡作为现代个人信息工具,除了使用传统的加密算法及各种安全措施以确保卡片的安全性之外,还可以拓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使简捷、安全、高效的信息安全认证得以实现,并且更容易普及开来。
同时,我国政府从国家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则希望能够使用由中国企业设计的IC卡芯片。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明确规定,鼓励中国科研单位与高科技企业加快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设计能力,加快IC卡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的智能卡企业已研制开发生产出IC卡操作系统、IC卡集成电路芯片,也完成了如模块生产、各类读写卡设备与机具的研发及产业化配套,从而促进了我国智能卡产业的发展。
增值服务有效提升
EMV迁移能够提高银行卡的增值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向EMV标准智能卡的转换能够为金融机构开发多功能支付卡片提供机会。智能卡的应用,能够把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写入芯片,这样就可以提高传输个人信息的准确度,有利于个人身份认证。网上身份认证和卡信用消费的推行将使得智能IC卡在金融支付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说,在确认了网上的身份之后,就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甚至有可能会实行网上实时支付等个性化增值服务。
通过IC卡迁移还可带动小额支付应用发展,使国内金融支付体系形成一个整体,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同时还可进行行业合作。比如中国银联与相关各方正在设想将社保卡与银行卡进行绑定支付,以便医保范畴内的费用从个人医保账户上扣除,自费部分可从与社保卡绑定的银行卡上扣除;另外,中国银联还将积极支持相关城市的“城市一卡通”建设,为成员银行推进金融IC卡应用提供支持。目前,银联新系统在设计时就要求支持对IC卡交易的处理,包括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交易和EMV交易的处理,后者涵盖了遵循国际卡组织标准的EMV交易和国内正在制定的PBOC借记/贷记应用交易两大类。据称,银联新系统相关规范(包括IC卡方面内容)已经起草完毕。
在我国,智能卡目前已经在交通、公用、电信、社保、金融、旅游、工商等10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在交通和社会公用领域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目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鞍山等大中城市相继建设了智能卡公交自动收费系统,许多城市还发展了针对公共交通、水、电、煤气、供热预付费等多项功能的多用途城市通卡,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随着智能卡的推行,银行卡也正进入日益深入的个性化时代。比如光大银行发行了阳光国际旅行卡,方便短期出国需求;上海银行推出了中国移动VIP申卡,宣称为中国第一张用户无风险信用卡;民生银行则开发出国内首张房产联名卡?D--民生中广安居卡,将借记卡和房产业务整合在一起。据Visa估计,从2004年开始,中国内地信用卡每年将获得80%至100%的增长。
国际卡组织大力推进EMV迁移,是卡支付介质的一次革命,这对整个卡支付产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让全球各地的持卡人到中国可以无障碍支付,中国的持卡人到世界各地也能无障碍支付,这是发展的必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还要尽快确认中国银行业的智能卡遵循标准,积极推动EMV迁移,为中国银行卡尽快融入国际社会奠定基础。